远观近看刘绍棠 ‖ 作家马金萍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是刘绍棠从炼狱里被解放出来后创作最活跃的时期。他创作的《蒲柳人家》、《芳年》、《鹧鸪天》、《渔火》、《娥眉》等中短篇小说,都在文坛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反响。那时候,国家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刚刚从雪压冰封中解冻出来中国文学,好比老光棍遇上了一个曼妙可人的大美女,那蓄积已久的精子如同开了闸的洪水般汹涌澎湃的潮涌出来,成了中国广大民众思想解放的先遣部队。
大约是81、82年前后的一段时间,吉林作协隔三差五就会请一些文坛上成名立腕儿的作家来吉林讲学。我们所属的白城地区文联,那时候还是李杰在当家作主,由于他跟省里的一些关系,也经常以地区文联的名义把那些在省里讲完学的作家们恭迎到白城去,跟地区一级的作者们见面、讲学。
我就是那时候跟刘绍棠见过几次面的。到底见过几次面,我现在也记不清了,大约总有个三四次吧。
刘绍棠给我的印象不像是刚刚从右派堆里解放出来的。在我的印象里,右派们在二十几年的政治打压下,一个个都变得非常猥琐非常谦恭,身上的锐气早已经在“阶级斗争”的年代里给磨蚀得烟消火灭了。我有一个忘年交的朋友,就曾当过右派,给流放到农村二十多年,平反后,无论见什么人都点头哈腰,总是那么一副低三下四低人一等的样子。可刘绍棠不,他给我的印象是一种趾高气扬的样子,胖胖的身躯,魁梧的身材,肥头大耳,总是摇着一把折扇,说话膛音很重,有点像话剧演员。笑起来身子好往后仰,很洒脱很豪气的样子。一看就是大作家的“范儿”。因此我总怀疑,他到底受没受过迫害。
后来,在他的几次讲演中我才知道,虽然他被打成了右派,给发配到通州的农村,不能继续写作了,但运河两岸的乡亲们对他非常好,都不拿他当外人,似乎没怎么遭过罪。这大约也是他讲话中“底气”很足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我记得,在一次讲演中,他曾经很形象的把他跟党的关系比喻成母亲与儿子的关系,他说他所以被打成右派,是因为“淘气”不听母亲的话,才被母亲给打了几巴掌的。他诙谐地说,母亲打了儿子几巴掌,儿子能对母亲耿耿于怀么?后来,我看他的小说,才知道,他的这个比喻和他的这种思想曾在他的小说里以不同的细节反复出现,反复运用过。这大约也是他向党表白心迹的一种办法吧?
但他也有流露出牢骚的时候,那就是,有一段时间,他们那一拨作家大都得了奖,而他却没有,因此就有些愤愤不平,在台上就故作不屑的说,得不得奖并不能说明什么,最重要的是读者的认可,谁敢说那些评委们在评奖中不会有猫腻?(大意)
后来,他的小说也得奖了,他再来讲学的时候,似乎很是长吁了一口憋闷在心里的闷气,不再把得奖看得不屑了,而是讲自己创作这篇小说的心得。由此也可以看出,他对得奖还是很在意的。
有一次,大约是82年的夏天吧,李杰把刘绍棠、浩然等人请到了白城,白天在大礼堂讲完之后,晚上又把我们几个所谓的重点作者召集到了刘绍棠他们住的房间,进行小规模的座谈。我记得那正是西瓜下来的季节,刘绍棠他们住的房间里灯火通明,一牙一牙切好的西瓜摆在了茶几和桌子上,我们这些没见过大世面的小作者诚惶诚恐的来到了令我们仰慕的大作家的房间,让我们吃西瓜也不敢吃,就像朝拜似的,看着他们一边大口的啃着洮南的特产黑水西瓜一边跟我们讲文学讲人生讲创作的奥妙。我们则一字不拉的往笔记本上做着记录。很怕把这些真经疏漏了耽误自己成名成家。
我记得那天晚上不知道话题怎么就说到了三十年代的几个女作家身世上,于是,就有一个女作者用哀怜深刻的口气跟他问道:说刘老师,你说我们这些女作家的命运咋都这么苦呢?
刘绍棠也很深刻的看着她说,女作家的命运苦么?我看不苦呀!不都挺好的么。
那女作者继续提问说,你看萧红,命运多苦呀,刘老师你说,萧红如果不当作家她能当什么呀?
刘绍棠几乎不假思就脱口而出说,萧红当不了作家肯定当妓女呀!
一句话说的四座皆惊。
萧红毕竟是三十年代有名气有影响的女作家,是鲁迅的得意门生,刘绍棠竟敢说萧红当不了作家就当妓女,看来这人是够胆大的了。
刘绍棠说完这句话,坐在他旁边的另一个作家——似乎是那个写《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的张弦,就跟他辩论起来了,当然辩论了半天也没有辨出什么结果来。后来张弦就说,那你是得了骆宾老的真传了吧?否则你不会这么说。刘绍棠也未置可否。
张弦之所以说刘绍棠得了骆宾老的真传,是因为萧红死的时候,她身边只有她的哈尔滨老乡骆宾基在她身边。而骆宾基又是研究萧红的专家,曾写过一本有关萧红的传记。
这就是我曾经见过的刘绍棠,他在台上讲演作报告的时候,谈吐幽默,出口成章,很有点“京油子”的味道。不过,近距离的跟他接触,又发现他是个很豁达很爽朗的人,没什么大作家的架子,对人很真诚,尤其是对年轻的文学青年,更是热心的关怀与辅导。
后来——大约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吧,刘绍棠由于中风,卧病在床,渐渐从文坛上消失了踪影,我只能从一些报刊上渺渺的探知了他的一些消息。
1997年3月,刘绍棠终于走完了自己六十一年的人生旅程,恋恋不舍的告别了纷乱的人世和他写不完抒不尽却已经淤堵了多年的京津大运河,到那个极乐世界报到去了。他生前极力倡导的“中国气派,民族风格,地方特色,乡土题材”的文学主张,也随着他的过世而渐渐消弭。
刘绍棠留给我们的除了那12卷的《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以及长篇小说《京门脸子》、《运河的桨声》外,再就是他那爽朗的笑声和幽默的谈吐了。
倏忽间,又许多年过去了,人世间的纷扰把我这锈迹斑斑的记忆污染的已经什么都记不起来了,但绍棠先生的笑声和谈吐却像一个不真实的梦似的,时不时的就会在我的眼前闪现,让我时不时的想起来,曾经有这么一个文坛上的重要作家在我的生命中与我不期而遇,并留下了抹不掉的痕迹。
2007年5月12日写于长春忘忧斋
作者简介:马金萍 男。民族,汉。本名马金平,笔名有马金萍、司马荒原等。吉林扶余人。文革后期毕业于吉林省扶余县第一中学。后因前途渺茫,遂入伍戍边,曾先后在在陆军40军120师360团一连当兵,后被选入360团文艺宣传队,因创作上取得的骄人成绩,两年之后又被调至120师文化工作队,先后任创作员、创作组长。转业后,被分配到吉林省扶余县戏剧创作室,任创作室主任。1991年进入中央戏剧学院高级进修班代职进修,主修戏剧文学、影视文学编剧,同年结业。1992年调到吉林省民间艺术团任编剧、艺术室主任、艺委会主任。系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家协会理事、二人转艺术研究会秘书长等闲职。马金萍创作的歌词《大姑娘美,大姑娘浪》(孙连梦演唱)、《咱们屯里人》(赵本山、刘德华等演唱)、《老家大东北》(火风演唱)、《东北二人转》(小沈阳、沈春阳演唱)《永远伴随你一生》(阎学晶演唱)《情满西厢》(阎学晶演唱)《蓝河遗恨》(阎学晶演唱)《回杯记》(阎学晶演唱);(《东北人的歌》(王小利演唱)《高粱叶子窄、苞米叶子宽》(衡越演唱)《弹起吉他唱起歌》《努尔哈赤的故乡》《黑土地——生死之吻》《东北大粮仓》(日本、韩国等电视台多次播出)等,在国内外流行歌坛影响巨大。除歌词创作外,他的主要影视作品有:20集电视连续剧《海风吹过的乡村》、三集贺岁片《讨个老婆过大年》之《四喜临门》;10集电视系列剧《缴枪不杀》、电影剧本《镜泊湖的枪声》(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电影剧本《代乡长主政》(广西电影制片厂出品);48集东北风情电视系列剧《拉拉屯风情》;30集电视系列剧《恭喜发财》(与人合作)等;参与策划、创作的影视作品有百集系列剧《北方故事》(吉林电视台);千集网络微喜剧《关东微喜剧》、《荒唐县令》;网络电影《东北赌途》《东北山炮》;东北风情纪录片《关东大喇叭》《龙腾黑土地》等;其中20集电视连续剧《海风吹过的乡村》获1999年度全国电视剧评奖“飞天奖”, 并同时获吉林省文艺最高奖“长白山文艺奖”;创作出版的文学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白色的太阳梦》《中国文联出版公司》、《人在江湖》(电影出版社)、《黑道生涯》(电影出版社)、《线人》(新文化报连载,电影出版社)、《尘世浮情》(城市晚报连载)、《腐•败》(电影出版社)、《反贪局长自述》(中国电影出版社)、《黑色娱乐圈》(中国电影出版社)、《谁玩谁》(群众出版社)、《逃亡日记》(群众出版社)、《月光花园》《新文化报连载》、《谜底》(时代文艺出版社)、《交易》(新文化报连载);长篇报告文学《与死神搏斗的人们》、《光明行》;中篇小说有《原罪》、《宿罪》、《人欲》、《女犯》、《在掌声中死去的女演员》、《同时出现的三个妻子》、《爱到伤心才是情》、《爆炸》、《横祸》、《伪都》、《八卦》、《断落》、《在极乐园疯人院里》、《狼谷》等六十余篇。其中中篇小说《佛眼》获“关东三宝”奖。《同时出现的三个妻子》获“东北文学”奖。小小说《聋爷》获吉林省建国五十周年征文一等奖。在进行影视及文学创作的同时,主要从事戏剧、二人转、以及歌词和其他艺术样式的创作,出版有《马金萍剧作选》(上下卷);其主要代表作品有大型戏曲《皇帝出家》、《盘丝洞》、小剧场话剧《瀛台落日》、《鸳鸯扣》、《绝响》、《人欲》等。其中《鸳鸯扣》获戏剧文学奖;《人欲》获第四届全国戏剧文学奖优秀剧本奖。二人转、拉场戏作品有《矬乡长》、《挂风铃》、《盘丝洞》、《幸福鸟》、《生财有道》、《二姑爷拜寿》、《孙成打酒》、《济公新传》、《猪八戒照镜子》、《县长赶集》、《徐九经赶店》、《焦大骂园》、《大劈棺》、《劈关西》、《听声》、《招聘记》、《二大妈打庙》、《大炼活人(演出时易名为《顺水推舟》)》《黑吃黑》等150多部,二人转《矬乡长》获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文学奖;拉场戏《生财有道》获吉林省政府最高奖“长白山文艺奖”。二人转《挂风铃》、《盘丝洞》、《矬乡长》、拉场戏《二姑爷拜寿》、《济公新传》、《上班》、《珍珠翡翠白玉汤》、小品《杠杆》、《谁帮谁》等分别获国家和省级会演一、二等奖。另外除此之外,还在各种期刊上发表戏剧论文、散文等各种文字数百篇,共发表各类作品1000多万字。《中国文化报》、《中国青年报》、《吉林日报》、《新文化报》、《城市晚报》、《戏剧文学》等多家媒体曾多次撰文刊载介绍、评论他的创作成就。国内50多家出版社编撰的各类人物辞典登载过他的词条。
马金萍往期文章点击欣赏
(点名字阅读编委作品)
名誉顾问:杨 炼
总 编:木子(枫叶丹)
作家诗人:《作家诗人名录》第八版
总编微信:tiantian19890902
投稿须知
1、唯一投稿信箱: 241618280@qq.com 作品+简介+照片+微信号,所有投稿均视为“原创独家授权文学沙龙”(不同意原创授权,请勿投稿)。一周未刊发,可自行处理。谢绝抄袭、一稿多投、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内容,文责自负,与本平台无关。
2、“赞赏”金额少于10元不结算(含10元);超过10元,2/3为作者稿费,1/3用于平台运转和发展,无赞赏则无稿费,文章发表后第四天晚上结算,第五天起,后续赞赏不再发放,不同意此规则者请勿投稿。稿费红包24小时不领取,视为自愿赞助平台。
3、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负责校阅修改文稿、不提供制作预览。发表20篇以上的作者,可申请制作个人微刊文集。
4、以上文图为马金萍原创授权刊发,版权为马金萍所有;转载请联系我们。版权问题请咨询张立山律师,微信:15352400696